这篇小说读得我,很虐了一把!不明白吧?今天就不编号了,听我道来~
昨天照例有空读了这篇文章,边读边各种百度增长知识,感觉很好,看到结
尾「女主角」和文森能够有情人终成眷属,心里也感觉美美的。看了楼上阿二童
鞋的精彩评论,看得出他也被文章中爱与平等尊重感染了。就想跟着节奏随意侃
侃,然后看到4楼梨花童鞋说与「黑天鹅」有关,就习惯性地搜了下,然后在豆
瓣上看到了关于这部电影的诸多影评,然后再看本文女主角名字也叫做「娜塔莉」,
瞬间明白了什么。本来我想学学阿二童鞋,先下载这部电影看完再来评论的,又
想到作者昨天提醒我征文活动时间有限要抓紧,为了那么多的金币奖励,就只好
不管那么些了,凭着别人对那部电影的解读,返回头来说这篇小说,也算是有趣
儿了,嘿嘿。
2楼和3楼之所以没读出来味道,我想大概是因为没看本文作者暗示的:由
娜塔莉·波特曼主演的那部荣获奥斯卡金像奖和美国金球奖的电影《黑天鹅》,
我敢说假如你们看了,就会明白作者为什么这么安排剧情。作者在4楼和6楼回
复留言里说「太喜欢主角了,不舍得为她制造冲突」,「那么好的孩子,需要怜
惜,而不是折磨。」主角和孩子,在这篇小说里当然指的是女主角娜塔莉·派克
了,按照逻辑,这也是为同样刻苦献身乃至不惜让生命疯魔也要追求芭蕾舞最高
艺术境界的电影女主角妮娜致敬,是作者对她的特别的喜爱表现方式。而饰演妮
娜的娜塔莉·波特曼,恰好我也看过她出演的《这个杀手不太冷》聪明又叛逆的
女孩玛蒂达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,这是一个出生于圣地耶路撒冷的神奇英国女
演员,13岁因出演《这个杀手不太冷》成为炙手可热的童星,但又非常聪慧在
影视娱乐圈这个大名利场里懂得取舍,尽管生得美艳动人,却没传出过绯闻。下
面介绍网上一些有关于她的资料,以下为摘引:
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
《这个杀手不太冷》之后,她便有意识地将表演概念化,她希望接演更有深
度的角色,而不是从第一次荧幕亮相,就渐渐沦为「少女型性符号」的女演员。
在好莱坞,这样的女演员很多,黄金时代里的瑞塔·海华丝、玛丽莲·梦露就是
其中的佼佼者,新世纪之后,二三线女星里,卖肉买性感的少女,也是一抓一大
把。她们小小年纪就混迹于大腹便便的成年男性之间,气氛暧昧,充满了古怪的
挑逗。娜塔莉不希望这样。从小学到中学,娜塔莉一直是最努力的那类。在同学
的眼里,她属于「最呆的书呆子」。她肩头的书包比她自己还要大,她每一科的
成绩也总是A。在她埋头苦学的日子里,好莱坞向她抛来了无数橄榄枝。一个是
萝莉感与性趣味同样强烈的《洛丽塔》,如果你现在去看这部电影,洛丽塔简直
就是令人讨厌的总是作怪,学习挺差的女孩子,似乎没那么特别。另一个是经典
改编的《罗密欧与朱丽叶》,这部也算是小童星莱昂纳多·迪卡普里奥的代表作
了。娜塔莉看了看剧本,统统拒绝了。2010年,她迎来了事业的巅峰:《黑
天鹅》。娜塔莉饰演的女主,从小成长在极度压抑的环境下,母亲把她当做成功
的象征,从小就告诫她,「你是为芭蕾而生的,你什么都不要做,也不要想,你
只要知道该如何跳舞就行。」于是,越是接近顶峰,越是快要突破的时候,娜塔
莉的幻觉就越疯狂。自残,压抑,对性的深度抗拒而带来的焦灼感,无限制,高
强度的,浮动在电影里,看得让人头皮发麻,肩膀耸起。《黑天鹅》无疑是艺术
上最疯狂的冒险。芭蕾舞演员本就是一般演员难以企及的表演高度,而影片不仅
要让芭蕾看起来美轮美奂,还要充分的展示出芭蕾舞女演员的内心世界。悖论是:
站在舞台上,你用舞蹈去对抗整个世界时,你真是个在对抗世界吗?或许,你只
是在对抗你自己,把像卷心菜一样层层包裹的心剥开,去审视里头黑黢黢的欲望
的深渊。这就是你要做的。娜塔莉因为这个角色拿到奥斯卡最佳女演员时,我并
不理解。我太胆怯了,甚至不敢直视这部电影,哪怕是其中最美的舞蹈片段。但
对娜塔莉来说,面对这样一部电影的勇气,主要来自于「无知」。对自身局限性
的无知,正是这种无知,促使她想要去开拓,去冒险,去看看作为演员,自己还
能做什么。显然这种冒险是值得的,娜塔莉不仅拿了奥斯卡奖,还将电影的舞蹈
指导本杰明·米勒皮变成了自己的老公。本杰明·米勒